最近,45岁韶关籍女保姆何天带涉嫌毒杀广州南沙七旬雇主老太一案,震惊全城。近日,广州日报记者在番禺区蔡边村、樟边村等受害家属处多番走访调查,发现了另一疑似“毒保姆”陈某,陈某其中一单案曾被番禺警方于今年2月3日通报过,且陈某所涉很可能不止一单案。
一个“何天带”已让我们惊悚不已,还来一个“陈某”,让人情何以堪?如果说一个人一单案有偶然性,那么,一个人多单案、两个人多单案,是否意味着还有更多东西沉于水底?但愿这是杞人忧天,再无续闻。就案论案,“毒保姆”事件,暴露出诸多社会短板。
其一,家政行业低端化。许多小型家政公司,就是租个门面挂块牌,没有规范管理,对保姆别说专业技能培训,有时连身份确认也很马虎。目前,家政服务业仍处于散乱经营状态,缺乏行业自律力量。
其二,危险、有毒药物管理失序。“毒保姆”何天带行李所带毒杀老人的安眠药、老鼠药、剧毒农药等特殊商品,其销售有专门渠道,并设置一定的门槛(如安眠药需要医生处方,并限制数量),一个普通保姆如何轻易获得?
其三,死亡证明环节把关不严。有论者提到,假如死亡证明这一关有人把守,“毒保姆”就不可能屡试不爽。与一些国家规定居民死亡需要专业机构出具鉴定意见不同的是,我国规定在家中正常死亡者,由辖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乡镇(街道)卫生院填写《死亡证》。一些非正常死亡的老人,也很容易蒙混过关。
其四,老人儿女的微妙心态。何天带涉嫌杀害多位老人,直到最后一位,如果不是她太贪财顺走老人金饰及存折,也许受害者子女都未必会发现。这说明,老人去世总被合理想象,儿女不愿深究。
其五,“毒保姆”的成长环境。社会学家认为,一个成年人的越轨行为,多半与成长环境、特殊经历有关。媒体记者深入何天带家乡,发现她的成长环境写满贫困、匮乏、冷漠、挫折等。不能肯定这些是“毒保姆”人格扭曲、道德沦丧的直接肇因,但一定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。
“毒保姆”现象令人深度忧虑的,不仅仅是一两个保姆的作恶,更在于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,广大老人的生存、生活状态。不说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乐,就最基本的老有所养,社会似乎都没有充分准备好。就老人保姆议题,家政服务行业规范化、保姆专业化、养老社会化等,都有无限努力空间。
即使在经济较发达的广州,养老投入很大,许多养老细节依然重视不够,某种意义上讲,“毒保姆”事件的发生,并非偶然。对此,公众可以当作骇人听闻的奇案来看,但公共管理者应该有更长的眼光、更高的境界,来完善养老保障的每一个细节。